百善孝为先。孝敬父母、长辈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恪守的传统美德之一。古时孝道的,莫过于二十四孝,这二十四个古人以孝行而感天动地的故事。石雕二十四位孝,身份各异,尽孝的方式也不一样,奉行孝道是一致的。这二十四位孝子都忍受了种种磨难,以白己的孝行感天地、泣鬼神,Zui终“善有善报”,都有不错的境遇,这就暗含了民问文化质朴、典型的抑恶扬善的价值取向。
石雕二十四孝分别是孝感动天、戏彩娱亲、鹿乳奉亲、百里负米、啮指痛心、芦衣顺母、亲尝汤药、拾葚异器、埋儿奉母、卖身葬父、刻木事亲、涌泉跃鲤、怀橘遗亲、扇枕温衾、行佣供母、闻雷泣墓、哭竹生笋、卧冰求鲤、扼虎救父、恣蚊饱血、尝粪忧心、乳姑不怠、涤亲溺器、弃官寻母。
作为一种道德教化的启蒙读物,《二十四孝》从文本走向园林石雕摆件,是士人阶层对于孝德的自觉维护与推崇,他们奉行孝乃为仁之本的儒家礼仪规则,一可以将孝德发扬光大,标举白己遵循孝道的传统风范;二可以训诫后人,劝勉后人要孝敬长辈,使家族的伦理得以正常有序地传承;三是一种文化现象,也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心理或者特征。